·当前状态:未登录

匠心穿越千年 只为一杯西凤

发布时间:2017-09-5 10:52:24
摘要:“一滴西凤酒,半部华夏史。” 诞生于中华文明肇始之地的西凤酒,始于殷商,盛于唐宋,发展于明清,鼎盛于当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在人类与大自然不屈不挠奋勇抗争中;在先民们的智慧与创造中,这支神奇的凤凰伴随着中华文明一次次涅槃、一次次壮大…… ...

「 起商周   开宗立派 」

“秦饮”奠定中国酒工艺基本方向

史料证明,第一代西凤酒,古称“秦酒”,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产生,并成为当时王室贵族饮用之酒,历代不绝。“秦酒”的诞生,对于中华民族在酒政、酒礼、酒榷、酒祭、酒工艺等酒文化形成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秦酒”称为鬯,也叫“秦饮”。“秦饮”首见于周公东征鼎,铭文记载:“隹(唯)周公于征伐東夷、豐白(伯)、薄古(姑),咸(戡)。公歸薦于周廟。戊辰,飲秦飲,公賞爯貝百朋,用乍(作)尊鼎。”铭文记述了周公东征征服东土四国获胜回归后在周庙进行的祭祀活动。中国古汉语学者谭戒甫和陈梦家均将“秦饮”解释为“秦酒”,也就是今天西凤酒的前身。“秦酒”这是中国酒继诞生起源之后第一次有了品牌的概念,也是中国最早的品牌酒的出现。她的诞生,对于中华民族在酒政、酒礼、酒榷、酒祭、酒工艺等酒文化形成中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自后稷诞生至周文王迁都,周人主要活动于今宝鸡地区,这里成为中国酒文化的主要发源地,酿酒业极为发达。西周时期,当地先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用曲作为酿酒发酵剂的工艺,这一工艺可使糖化和发酵这两个过程结合为复合发酵法,使酒的质量产生一个飞跃。用曲发酵是世界酿酒史上的重大技术进步和技术革新,确定了中国酒工艺三千年来发展的基本方向。

商周时期,当地先民在用曲酿酒基础上总结出“五齐”和“六法”等酿酒经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工艺流程,它构成了我国曲法酿酒独特工艺的基础,使酿酒走上科学化的工艺轨道。“五齐”是指“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沉齐”。即酿酒必先进行发酵,使谷物膨胀叫“泛齐”;发酵最旺盛时,正发酵的谷物会不断冒出气泡,并能发出轻微的响声叫“醴齐”;发酵成熟的谷物酒精成份增多了,浸出了原料的颜色,那酒色由浅变深起来叫“盎齐”;发酵成熟的谷物酒精成份增多了,浸出了原料的颜色,酒色由深变旺起来为“缇齐”;发酵停止后,酒糟便自然下沉叫“沉齐”。

“六法”是指“秫稻必齐,水香必香,陶器必良,湛炽必洁,曲蘖必时,火齐必得。”“秫稻必齐”即酿酒时用的糯米要求颗粒饱满、均匀整齐;“水香必香”即酿酒用水要求香甜、优质、无异味;“陶器必良”即酿酒用的设备要求完好无损、洁净;“湛炽必洁”即浸米蒸饭要求适时、洁净、无污染;“曲蘖必时”即拌饭用的曲要求品质优良、发酵时间足、新鲜、无霉变;“火齐必得”即酒醪发酵恰到好处,要求及时榨酒、煎酒、陈酿。

「 兴秦汉  酒销域外 」

“秦州春酒”一“曲”成名

秦汉时期,秦酒发展为“秦州春酒”,在国家祭祀、宫廷御用、外邦交流中扮演重要作用。随丝绸之路的商贾驼队传至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国。

据《凤翔县志》记载,汉代雍城(凤翔)的酿酒业发展很快。汉朝自高祖至文景帝之祭活动,曾19次到在凤翔举行。“百礼之会,非酒不行”,在祭祀活动中,朝廷文武百官,骚人墨客日夜畅饮,耗酒量甚巨。所饮用的酒中,尤以凤翔美酒为甚。在官办采买与散市经营中,凤翔酒是不会被遗忘的重要酒品。凤翔美酒在此时的发展与传播还随着征西将士的壮色行筳,弥散在阳关外的折柳笛声走向西域,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秦州春酒”遂作为朝廷馈赠友邦礼品随着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驼队销往欧亚各国。

 “曲是酒之骨”。凤翔地区酒的产量和制酒工艺日见提高的同时,民间制曲技术亦有长足进步。一些民间酿酒的艺人和专家开始逐步钻研酿酒工艺,改进酿酒设备。在这些明间先驱者的努力推动下,汉朝凤翔酒有了“酒曲春酒法”,由于“曲”的制作工艺和制作过程比较独特,所酿造的酒很受欢迎。很快征服了凤翔以及中原地区,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开来。当时凤翔所产的白酒在全国已颇有名气,达到了风靡当朝、国人尽晓的程度。

让凤翔酒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春酒曲法”是怎样的独门工艺?我国第一本完整的关于农业知识的著述《齐民要术》中的“秦州春酒曲法”,对这一酿造工艺和秦州春酒的酿造方法都进行了完整的记载。除完整记载了秦州春酒的工艺和酿造方法外,《齐民要术》也对当时的其他10多种酒曲和酿造工艺进行了记载,可谓是汉代酒工艺的集大成者。丰富的资料和详实的记述有力的说明了汉代酒文化的发达,酒工艺的高超,酒传播的广泛。而在这十几种酒的工艺阐述中,将春酒酒曲的做法放到了第一位。充分说明了“秦州春酒”和秦州春酒曲法在汉代酒业中的重要地位。

「 盛隋唐 柳林争誉 」

“柳林酒”发端蒸馏酒

西凤酒在隋唐时称为“柳林酒”,因产于凤翔柳林而得名。公元676年,唐仪凤元年吏部侍郎裴行俭送波斯王子俾路支回国途经柳林镇亭子头村,发现路旁蜂卧蝶不舞,经查访方知是因柳林酒刚开坛所致,于是即兴赋诗“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回朝裴侍郎将此酒献于高宗皇帝,皇帝大喜,定为国酒。

这时的“柳林酒”,酿造工艺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柳林酒”由过去发酵度数较低的黄酒理化为经过蒸馏的度数较高的白酒,即酒醅先发酵,之后还要在蒸锅中蒸馏出酒。蒸馏酒比之黄酒,在酒精度和香味浓度都要高出数倍,酒味更加醇厚,口感更好,备受欢迎。


当时凤翔以及附近地区烧坊遍布,酒香四溢,所产酒已是国宴珍品。唐初,凤翔城内酿酒作坊更多,其中以柳林镇所产酒最佳。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凤翔柳林的“昌顺振”作坊便已创建,成为陕西最为知名的名酒私人酿酒作坊。凤翔境内,至今还保留着唐朝“昌顺振”字号作坊遗迹。

唐贞观年间,就有“开坛香千里,隔壁醉三家”、“白云带醉过柳林,天涯海角飘酒香”的美誉。多少世纪以来,柳林酒以其精湛的酿造技艺和独特风格著称于世,以“甘泉佳酿”、“清洌醇香”的盛名被历代王室列为珍品,被称为中国民族历史名酒中的“瑰丽奇葩”。至今,凤翔民间仍流传着“东湖柳、柳林酒、女人手”的佳话。柳林镇位于凤翔县城城西8公里。唐朝时期,柳林西接秦陇,南通巴蜀,东连长安,为关中西部重要的交通要塞,设有驿站,客铺货栈商贾云集,系古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路和古老集镇。


柳林酒的工艺发展到唐朝已经称为酒业的典范,并因为独特的魅力和无可争议的实力受到了统治阶层的推重和欣赏。在唐朝社会安定,经济开放的前提下,加之上层的推宠,让柳林酒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 昌宋明 酒美花开 」

苏轼振兴“凤翔橐泉酒”

“凤翔橐泉酒”称著宋代,为馈赠佳品,陕商携带“凤翔橐泉”传播到边境各地区。北宋嘉祐七年,伟大文学家、政治家苏轼在凤翔任职,他畅饮柳林美酒,并革新了酿酒工艺,留下了“举酒于亭上,畅饮柳林酒”和“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的千古佳句。

“凤翔橐泉酒”名称从酿造工艺的进步中得来,由于新曲和天然泉水的使用,使“凤翔橐泉酒”的产量和质量大为提高,凤翔酒业极为繁盛,酒税成了当时官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据新编《凤翔县志》载,“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凤翔酒税在天下诸州酒税定额中占据第三位。”每年为国家财政上交20万贯以上税缗。


宋朝初年,凤翔城内设置酿酒作坊多出,乡间酿酒者极多,所收遗利,以助边费。宋仁宗时,实行官方卖曲,抑制了酒业的发展。而公元1062年,苏轼来到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极大的促进了凤翔酒业的发展。他上书朝廷,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凤翔酒业的措施,获准实施后,使柳林酒和整个凤翔酒业得以蓬勃发展,凤翔又成为全国闻名的酒乡。

南宋张能臣著的《酒名记》全面记载了北宋时期全国各地的名酒。这些酒有的酿自皇亲国戚,有的酿自名臣,有的出自著名的酒店、酒库,也有的出自民间。据《酒名记》记载,宋代以“凤翔橐泉”酒最为称著。

「 誉华夏  凤鸣五洲 」

“酒海”陈香 “凤翔烧锅”海外夺魁

清宣统二年(1910年),当时的“凤翔烧锅”参加南洋劝业赛会,荣获银质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由“昌盛振”酒坊选送的“凤翔烧锅”在31个国家选送的20多万件展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金质奖。国际上接连获奖,使西凤酒声名鹊起,畅销省内外。在这段时间,由陕商在各地的活动,西凤酒的工艺也得以四处传播,和各地的工艺、自然、人文条件相结合,产生了许多新酒的品种。

《凤翔县志》中记载的西凤酒制曲工艺和储存工艺,和现在比较几乎一样,这充分说明明清时期不仅酒业兴旺,西凤酒的酿造工艺已具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已经在世代的生产实践和历史发展中,通过积累经验,完善总结,形成了一整套酿造工艺史,科技发展史和酒文化史,在中华美酒之林中占有重要位置。

在提高酿造工艺的同时,当时的西凤酒在储存技术上有了巨大的改进。据新编《凤翔县志》载,“昌盛振作坊始作‘酒海’,用藤条编成,猪血、蜂蜡、豆浆为浆,麻枸纸、白布糊内,复糊数次,晾干即可。大者称‘海’,可盛6吨;中、小称篓,中型盛百十公斤,小型盛三五公斤。当时的‘酒海’以凤翔县柳林镇亭子头村制作的为最佳。酒海(篓)贮酒,可使酒醇化、脂化,为历代酒作坊储存和运输盛酒最佳容器。”昌盛振作坊即西凤酒厂前身的一个酒坊。酒在“酒海”中醇化、脂化的过程也是酒自身运动、自然老熟的过程,这种贮存盛酒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这也是西凤香型酒区别于其他白酒香型的重要条件之一。

「 凤香  经典传承 」

集千年工艺之大成演绎国脉凤香

“西凤酒”的名称首次出现在1933年的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凤翔素有“西府凤翔”之称,西凤酒便又以地命名,取“西府凤翔”之意。 


辉煌历史,荣耀当下。九次夺得国际金奖,四次荣获中国名酒称号。1952年,西凤酒与茅台、泸州老窖、汾酒共同被评为首批“中国四大名酒”;1992年,中国白酒正式确立了一大独立香型——凤香型,从而也使西凤酒成为中国凤香型白酒的开宗鼻祖和典型代表,备受推崇。作为新中国“凤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制定者之一,西凤酒经过三千年无断代传承的沉淀和现代工艺技术的不断升级,已逐步形成大曲发酵、酿造独到、储存创新的工艺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追捧。1991年7月,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习仲勋在陕西视察期间品尝西凤酒后欣然题词“陕西西凤酒好”对中国名酒西凤酒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六代西凤酒集前五代凤酒工艺之大成,将独有的凤香酿艺与现代创新工艺完美融合,汲取众家之长。成功演绎了凤香的国脉风采。恪守古凤香秘法“酒海封藏”酿制秘技,精选秦岭丘地特产的原生六棱大麦和豌豆,以优质高粱为原料,配以天赋甘美的柳林井水,取名泉之绝美好水,于琼华福地潜心酿藏,经自然老熟后精心勾兑,反复精细检测,精装而成,其酒品清而不淡,浓而不艳,融清香、浓香之优点与一体,堪称汇天时地利人和,不可复制,独一无二。其特点“清亮透明,醇香典雅,醇厚丰满、绵柔爽净、诸味谐调、余味悠长”,保持和发展了凤型酒的风格特征。

西凤酒名称随历史的发展多次变易,但三千年来延续的是西凤酿造工艺和凤酒文化的一脉传承。同时,西凤酒三千年的传承历史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篇章,它见证了中国白酒的产生、发展和繁荣,是中国古代酒业的非百科全书,给人们带来的是品味无穷的物质愉悦,精神享受和文化感悟。

匠心穿越千年

只为一杯西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