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状态:未登录

清明节和酒的不解之缘-祥瑞天和西凤酒_西凤酒官网_西凤酒学院

发布时间:2017-04-01 16:10:07
摘要:清明与寒食本是两个节日,有人说寒食在清明前一日,也有说在清明前两日。可能由于时间相近,又加上扫墓与寒食禁火习俗的融合,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与清明便合而为一了。历史上,唐以前重寒食,宋以后重清明。寒食节时,家家要禁烟火,只能吃预先做好的冷熟食。一般从寒食禁火到清明起火,需要三天时间,而一连三天仅吃冷食是很不舒服的。...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从古人的诗句中,我们便看到清明节与酒的不解之缘!

说法一:清明节饮酒与寒食节有关.

  清明与寒食本是两个节日,有人说寒食在清明前一日,也有说在清明前两日。可能由于时间相近,又加上扫墓与寒食禁火习俗的融合,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与清明便合而为一了。历史上,唐以前重寒食,宋以后重清明。寒食节时,家家要禁烟火,只能吃预先做好的冷熟食。一般从寒食禁火到清明起火,需要三天时间,而一连三天仅吃冷食是很不舒服的。

  而白酒中含有大量的热量,饮入人体后,这些热量会迅速被人体吸收,帮助人们驱除寒冷。

说法二:清明节饮酒也与祭扫有关.

  祭祀仪式后全家聚在一起,饮酒进食,称为吃上坟酒。吃上坟酒时要留下一些食物与酒,备到坟前供祭,清末徐心余的《蜀游闻见录》中也记“清明节近,俗有所谓上野坟者,大家闺秀也不免此。风和日暖,结队偕来,婢仆携酒食随其后,择坟之幽僻处,席地酌之”。清人褚人获的《坚瓠集》中有“吴中,于清明前,子女长幼持牲礼,楮钱,祭扫坟墓。虽至贫乏,亦备壶醪”。这些记载说明清明期间,无论家境贫富,扫墓备酒醪,或祭奠或自酌,都是理所当然的。清明,是家族血亲相聚的重要节日,一些远在它乡的亲人近戚都在这一天回家相聚,这是尊敬祖先,提升家庭宗族凝聚力最为直接的反映。

说法三:清明节饮酒可浇愁亦能洗悲.

  酒可祭奉先祖亦能解开胸中块垒,就算是年年清明怀念先祖,酒也是万不可省却的。此时的酒,是悼念的酒、祭奠的酒、思念的酒。人们之所以此时还要饮酒,是要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哀悼亲人的悲痛心情。

说法四:清明饮酒还与郊游有关.

  宋代以后,每至清明,人们常常借扫墓之机,携带酒食春游,名曰踏青。人们群聚在树下或园亭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在美酒佳肴的滋润下,尽情游玩,是颇富情趣的。所以,晋代王羲之从文人特有的雅兴与内质出发,在清明节(上巳),约好友相聚绍兴兰亭,以“修禊事”为名,进行文人游戏。并挥毫写就千年流芳之作《兰亭序》。在今天,清明时节,人们在吃过上坟酒、祭奠完祖先后,往往连同春游,饮酒野餐,处处可见。在这缅怀先祖的时序里,酒既是后人对先人的尊敬与孝意,也是对祖上一份虔诚.

 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清明节习俗不断发生变化,但扫墓、踏青、郊游这些活动,至今仍被人们重视。在这些活动中,无论是对先祖的缅怀和祭奠,还是对春天大自然美景的享受,饮酒,不管在野外或是“酒家”,依然是少不了的。

传统节日喝上一杯纯粮的酒,按照礼节去纪念先祖,踏青郊游,做一个纯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