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状态:未登录

酒没有变,是人变了;酒本无罪,罪在妖风作乱

发布时间:2017-07-15 16:41:10
摘要:远古时期,摆脱不了对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崇拜,我们藉酒祭祀,以此通天通神、慰藉心灵、战胜恐惧,人类对酒充满敬畏之心。...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古时,酒被尊为圣物

远古时期,摆脱不了对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崇拜,我们藉酒祭祀,以此通天通神、慰藉心灵、战胜恐惧,人类对酒充满敬畏之心。

凡举行大的礼节仪式,必少不了酒。出征之时,要用酒激励士气,以壮军威。凯旋归来,必以酒庆功;即便铩羽而归,仍少不了借酒浇愁。

因为没有得到滤酒用的苞茅贡品,周王发动了对楚王的战争。鸿门宴离不开酒、群英会离不开酒、煮酒论英雄离不开酒、杯酒释兵权离不开酒。

现在,酒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妖魔

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我们已经习惯听到有人说起:“酒,不是好东西。伤身伤肝、慢性毒药。”

喝酒的聚会越来越少,即使聚会,喝酒的人也越来越少:三高不敢喝、有事在身不能喝、身体抱恙不能喝,开车不能喝———不喝酒的理由越来越多;谈酒色变、避之不及的人越来越多。

酒,像一个无辜的孩子,从曾经的众星捧月,到如今蜷缩在深谷的某个角落瑟瑟发抖。

缺了酒,哪有千古名篇?

没有酒,便没有千古极品、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没有酒,便没有“颠张醉素”登峰造极的书法境界。没有酒,便不会有满腹诗书的李白,更不会有他的“花间一壶酒”、“对饮成三人”。

没有酒,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雅趣;更不会有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的浓浓情愁。

没有醉过的人,体会不到醉的快乐

没有醉过的人,你哪里知道微醺的适意呢?温一壶月光下酒,来几碟小菜作伴,飘飘然往事如临在前,一伸手好像就能抓住命运和未来。这就是微醉的感觉。

没有醉过的人,你哪里知道醉的洒脱呢?喝了酒,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切肌、利欲感情。恍恍惚抱着人又笑又哭,醒来后或如仍在梦,或觉料峭春风,静立孤山之巅。

酒不是妖,是照妖镜

一杯酒,照见本性:使善者更仁、恶者更憎、智者更明、愚者更昧、勇者更强、怯者更弱。

一杯酒,光照人心:无论狂饮、细品、主动、被动,都能见之真诚;是谦谦君子、戚戚小人,都在杯盏之间。

酒本无罪,罪在妖风作乱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酒被妖魔化的时代。有趣而可悲的是,被妖魔化的,只是中国白酒。

一些业外游侠,脱离了专业的白酒品质观,以自己发明的偏理邪说,去抨击整个白酒行业,要么说酒如毒药百害无益,要么说酒如良药包治百病,这都是极端化的妖言惑众。

还有:拿不同香型的酒做对比,拿不同工艺的酒做对比,拿不同档次的酒做对比,就如同拿牛肉和猪肉对比营养成分,这本身就缺乏可比性,把整个行业搞得乌烟瘴气,这些都是人为把白酒妖魔化了!

酒没变,我们的喝法要变

酒没有变,是人变了。酒没有变,是我们的喝法要变——

这个时代是个缺乏理智和纯真的浮躁、功利化时代,酗酒、拼酒时时重演,以喝酒表忠诚、以喝酒换订单、靠喝酒办事、不喝倒不尽兴、感情深一口闷......一场酒事隐藏诸多潜规则,说不清的条条框框,道不清的暗流涌潮。

更不靠谱的是,那些以酒量论英雄、以酒量衡量人的还美其名曰“以酒品看人品”,逼着人明知是陷井还得往坑里跳。那些动辄说“某某人酒量两斤半”的人,只能说明说话这人根本不懂喝酒。一壶好酒倾入喉中,舌尖没有半丝回味,事后自诩“昨天喝了一斤”以显豪迈的人,同样不懂喝酒。

迂腐的酒风陋习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使白酒越来越妖魔化和恐怖化。

中国白酒的品质要回归,喝酒的方式也要回归,不为功利而喝酒,也不要为拼酒而喝酒。

让我们回到酿酒人的初衷,怀着一颗纯粹敬畏的心,让喝酒成为美好的享受!

少喝点,喝好点,慢慢品,细细咽——健康饮酒、饮健康酒!

只有这样才能即得了酒趣、而不会失了酒德。

朋友们,你们是如何看待酒?欢迎点击底部留言!